很多打工人喜欢用“社畜”来自嘲,这是一个来自日本的词汇,表达的是那个曾经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人对自己拼命工作,用健康换取收入的嘲讽与无奈。
然而时至今日,日本的职场文化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幅图表是日本人自己统计的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年均工作时长排名,墨西哥以 2226 小时排第一,而日本则低于韩国和总体平均值。
趋势的改变,起始于泡沫经济的破灭。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大公司也风雨飘摇,然而日本公司素有不裁员的传统,当员工数量不减,而业务量减少时,人们的工作强度自然也就下降了。
另一方面,人们收入的下降,以及对未来的失望严重打击了自信心,许多人开始质疑努力的意义,年轻人中丧文化和废宅群体的兴起,也冲击了日本职场的传统精神。
除了经济因素,日本政府为了挽救生育率,也开始用政策限制各企业的加班时间。2019 年,日本政府规定,大企业员工加班时长每月不得超过 45 小时、每年不得超过 360 小时。如果遇到业务繁忙时期,员工加班时长可以适当增加,但每年至多“宽限”6 个月。如果违反上述规定,企业会面临每一人次 3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8 万元)罚款。
然而,真正让日本人工作时间降下来的幕后推动力,其实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从安倍时期开始,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经济提振政策,加上三十年的漫长低迷期,消化掉了泡沫经济破灭留下的负担,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复苏,代表性的表现便是房地产市场的高涨和就业率的提高。
如今,日本大学生还没毕业就已被内定。据有关机构的就职调查显示,截至 2023 年 10 月,2024 年预定毕业的大学生就职内定率已达到 92.0%,日本劳动力市场已转入偏向劳工的新局面。在这种条件下,日本求职者的话语权大增,许多企业为了争取和留住员工,都开始主动减少加班时间。一些公司在招聘广告上更是大力宣传不加班的工作文化,以此作为自己引以为豪的优点。
所以,当我们看到国内职场 996 文化盛行,各类企业压榨员工,逼迫员工辞职,甚至在社保福利上变着花样克扣工人利益的时候,除了呼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外,也必须看到这背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才是一切表象的真正原因。
当劳动者完全处于被选择的地位时,他又如何能够争取自己的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