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国内很流行一个说法,要用工匠精神打造好的产品。如果这句话出自手工艺人之口,倒是有几分道理的格言。但如果一个商人,特别是从事生产制造的商人来说,那只能说明他要么不懂制造业,要么不懂得历史。
这个词据说来自日本,用来形容打造日系高质量产品的经营者和工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然而这并不是事实。
失落的时代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是依靠所谓工匠精神,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反面——工业化流水线生产。
许多美国学者在论述上个世纪美日经济大战时,都会提到一个现象,即很多技术都是先出现在美国企业,然而将其转化成产品,并大规模量产的往往是日资企业,后者能够持续在生产中获利,从而成为新技术的大赢家,比如液晶屏,半导体内存,汽车等。
当时,日企产品并不以高品质为人称道,他们的诀窍其实就是一个-低价。
低廉的成本,来自强大的工业生产和精细的管理能力,至今丰田的 5S 标准仍然是国内企业模仿的榜样。
那时候,日资企业可谓把流水线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丰田,索尼,新日铁,是整个七八十年代席卷全球的品牌,也是日系制造业高光时刻的代表。
然而,任何神话都有终结的时候。互联网时代来临后,日本制造业失去了往日的竞争力。除了上游零组件外,在消费市场上,日系企业几乎节节败退,先是输给台企,韩企,如今面对中国企业也难以招架。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从在日华人工程师的讲述里,也许我们能管中窥豹,理解这个历史转折的逻辑。
C 先生是两年前去东京工作的,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日本职场有着不同于当地人的见闻和思考。
其中关于摸鱼的有趣话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因为此前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非常有新意。
日企摸鱼记
摸鱼这个词是中国人的创造,英文并没有完全准确的译法,一般可译为 loaf on the job 或者 mess around,其实都不太准确。因为摸鱼并不是偷懒耍滑,或者不好好工作,而是从无趣无聊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悄悄干一点自己喜欢的事,但职责内的工作还是会完成。相比于主动的偷懒,摸鱼显得更轻微,更被动,其最大的“罪过”,也不过就是不主动,不积极,不为大局着想而已。
初看起来,这种事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但如果放在日企里,就大有问题了。
因为日企里的摸鱼,和国内,欧美都不同,而是别有特色。
如果你初到日本职场,是很容易被唬住的。乍一看,大家都很努力,很勤奋,每个人在岗位上忙忙碌碌,甚至自愿加班。然而身在其中,才能看破表象背后的奥秘。
C 先生的会社是做 IT 业务外包的,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程序员,业务模式也很简单,市场部门接到订单后,交给项目经理,然后层层分发到每个人。所有人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接着汇总,测试,根据反馈修改。
看起来很完美是吧?
但软件工程是一件既复杂,又充满变化的开发过程,与工业流水线可以将任务分散到拧螺丝用多大力矩的细致程度相比,软件工程尽管也在走向模块化,结构化,但千万行代码的组合与协作,常常会生出无法预测的 bug,需要各个环节的人不断协调,沟通,迭代,改进,才能做出完善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岗位都需要积极负责,主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提升效率,产生良好的结果。
传统制造业里按部就班,照章办事,严格遵守既定规则,或许是一种优点,但在互联网时代,却立即成为了竞争劣势。
而这,恰恰就是日企职场上的摸鱼之道。
所以,你看到的日企里,人人忙前忙后,那不过是一种外在的,给别人看的“努力”样子。工作更像是一种机械式的输入输出,从眼到脑,从脑到手,意识浮于表面,流过无痕,不过是驱动动作的指令,没有任何高层次的想法。这种摸鱼,摸的是思想上的懒惰,即使看起来十分勤快,心却早已离开岗位,跑去爪哇国了。
如果你在业余时间做过手工,就知道当你只是在从事某种机械劳动时,大脑其实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人反而不会感到劳累。
这正是日式摸鱼的特点,劳身而怠心,勤力而惰思。
日企分工细化的工作方式,则正好为这种摸鱼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果你还记得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郭台铭收购夏普事件,就会知道让郭总生气的,正是日本人决策效率的低下,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开会,却不决定任何一件事,也就是郭董所说的不负责任地认真。每个人看似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很负责,但当他们要做出影响全局的决策时,每个人都想要逃避,或者说摸鱼,不肯承担责任。
但你也很难指责身在其中的人们的选择,毕竟平常给予他们的权限和薪酬只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怎能期望他们为大局的未来负责呢?
近年来,日企一次又一次地曝出丑闻,都和这种不对结果负责的工作文化有关。有人就调侃日企,出事后道歉总是非常快,也非常诚恳,却从不改正。因为任何改变,都需要决策者对改变的后果负责,而这显然违背了他们的意愿。
C 先生的观察和分析是否就是正确答案,当然有待商榷。但这种另类的摸鱼在国内是否也存在呢?想来肯定也是有的,如果我们将来准备创业,或者需要带团队,就要吸取日企的教训,思考如何改进管理方式,激励每个人从心底里增强负责意识,避免思想上摸鱼,才能不重蹈覆辙,走向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