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过我们网站上许多和互联网,项目管理有关的职位,一定会发现一个高频出现的词-利益相关者。
这个词来自英文单词“stakeholder”,和股东“shareholder”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其内涵也具有高度相关性。
事实上,股东一定是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却不限于股东,这是两者极为重要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对公司或组织实施的项目或战略有利益或兴趣的人,他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项目的影响,因此有兴趣影响项目。他们可能会从项目中受益,因此会支持项目并持积极态度;相反,项目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或者他们可能认为项目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他们会试图阻止项目,或者至少会给项目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建筑项目中,利益相关者就包括:
建筑物使用者,投资者,邻居,监管机构,一般公众。
为了顺利推进项目,项目管理者需要协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要求,以确保在不同群体间取得最好的平衡。
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往往在项目早期最为明显。项目在此阶段具有灵活性,可以进行更改,利益相关者通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旦开始进展,就会产生自己的动力和力量,而停止或改变方向的成本就会很高。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通常在正式开始时显著下降,但随着交接的临近会再次增加。项目经理应持续管理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以确保项目成果尽可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获得好评。
这一概念在互联网行业尤为重要,因为互联网产品对社会的影响往往超过了对它本身客户的影响,就像社交媒体获得的收入往往来自于商家,但它却能影响到远远超出商家范围的最广泛的用户。这些用户既不是互联网公司的股东,也不是他们的客户,然而互联网公司却不能不考虑用户的利益。这就是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施加的影响。而互联网项目经理只有处理好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将项目推向成功。
在实际操作中,利益相关者的范畴其实更为广泛,还涉及监管机构,媒体舆论,甚至普通网民。这就对项目的外部关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是不是只有互联网公司才需要重视利益相关者管理呢?
事实上,项目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两种。最常见的类型是外部利益相关者,但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也极为重要。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也许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存在更显著,但对其它行业来说,内部利益相关者常常才是左右项目进展的关键因素。
因为任何组织都是由一群具有不同愿望和需求的个人组成。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过程变得复杂,推进过程则变得更复杂,如果处理不好,公司内不同部门的扯皮甚至会对项目起到阻碍作用。所以,一个成熟的企业在推动重要项目的过程中,会从一开始就设立专人来管理内部利益相关人,协调各方的意见和行动,以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利益相关人的概念和研究在国外已经发展为专门的学问,而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们在查看海外职位时,常常会遇到这个许多人不熟悉的词语。尽管国内很少提到这个概念,但如果你拥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那么你基本上已经处理过类似问题,所以,你无需被这个新词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