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求职者在海外职场上的竞争力到底有多大

很多想要去海外发展的国内求职者常常问我们这样的问题:我的职场竞争力,在香港/日本/加拿大/荷兰等海外地区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先说结论,中国人在全球职场的横向比较上,硬实力绝对是属于第一梯队的,整体而言不输于任何族群,甚至还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我们也存在一些普遍的缺陷,导致求职者和打工人在海外职场上常常错失机会,输给了一些实力不如我们的族群。

因为从小就在书山题海里翻滚,中国人对读书的重视和靠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是刻在骨子里的,这造就了我们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即使是蓝领工作,国人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也显著超过外国同行,如果你在国外技校学过手艺,一定会对此有深刻的感受。

除了自小锻炼的学习能力,国内市场的竞争(或者说内卷)烈度往往也远高于国外,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垄断国企除外),多少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将他们扔在和国外同行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这些企业大概率都有战胜对手的实力,从近年来国内互联网企业出海取得的亮眼成绩便可见一斑。

在这种高强度的竞争压力下,国内职场上训练和成长出来一大批专业实力过硬,勤奋且抗压能力强的打工人。他们跟任何外国同行相比都不落于下风。从硅谷到新加坡,从阿姆斯特丹到香港,举凡科技业,金融业乃至最疯狂的加密货币行业,都有大批中国背景的打工人在奋斗。即使一些人没有国内工作经验,但只要从国内一路读书到大学,那种历次考试锻炼出的刻苦耐劳精神,都足以帮助他们在和外国同行的竞争中立稳脚跟。

而在中国相对领先的行业里,国内求职者更是无论技能水平,经验眼界,还是工作态度都处于优势地位。譬如制造业,纺织业,互联网,软件外包,新能源,电子业,建筑业,餐饮业等,如果你正好从事这些行业,且具有深厚的行业经验,那么你的求职成功率当然会高得多。

比如,近些年大量制造业外移到东南亚诸国,但许多技术岗位和中层管理仍然需要中国人才能胜任,这正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培养出一批对制造有着深刻理解,能够在成本和品质上做到最佳平衡的专业人才的结果。而新加坡,香港的互联网行业,也少不了从内地引入的大批人才的身影。

更何况,中国打工人向来享有顺从,尊重上司的名声(对雇主来说,这些就是优点),在国外职场也鲜有和老板对抗的纪录,自然会得到资本家们的欢迎。

然而,纵观华人打工者在海外职场的表现,尽管比平均水准要高,却很难称得上出色,尤其是跟另一个劳务输出大国印度相比,一些高层职位屡屡让对方抢到,则不能不说我们这个族群身上一定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弱势项,导致原本能够发挥的优点被埋没掉。

语言障碍

首要的问题自然是语言,国内英语教学长期重语法,轻听说,以考试为纲的指导原则,加上很难有说英语的环境,导致国人尽管学了多年英语,但却难以达到自如的交流程度,而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在面对老外时也缺乏交流的信心,更使得我们的语言能力无法快速进步。

这种语言障碍不仅阻碍了交流,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中国人在职场上的表现,不敢出头,不敢表现自己,求职时也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导致白白错失机会。所以我们一直建议国内求职者一定要学好英语,哪怕你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差一点,只要沟通交流上敢于表达,善于输出自己的观点,很多国外雇主都愿意接受。

和语言能力不够并存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很多国人对语音和语法正确性的过度执着。也许是从小接受应试教育的缘故,中国人常常用一种学知识的态度来学英文,这导致当我们认为自己的发音不够标准时,便羞于和外国人交流。然而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标准英语,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口音,而中国人也完全不必拘泥于口音的正确与否。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学习印度人,尽管国人喜欢嘲笑印度人的口音,但许多印度人正是靠着这种奇怪的口音打入了欧美精英圈层。因为说好英语,最重要的并非语音和语法,而是表达方式。英语常常使用有多个从句的复杂句,这和崇尚短句的中文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你需要同步转换说话时的思考方式,才能顺畅的说出来。如果说中文像一幅拼图,用各种短句将一个完整的意思组合起来,那么英文就像一颗主次分明的大树,主谓语是树干,各种从句和形容词副词则是补充信息的枝干。

要掌握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足够的训练必不可少,但好在现在有了 AI 工具,我们已经能够低成本地找到训练场景,对社恐者尤其友好。

常识与认知

由于教育的影响及舆论环境的限制,国人往往对西方历史和现代西方社会缺乏正确和全面的了解,许多片面和虚假的信息借助短视频四处传播,这进一步造成了人们的错误认知。当中国人出国与外国人交流时,这些盲点和误解往往会影响到当地人的观感,并进一步对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构成不利因素。因此,如果你有意前往海外工作,那么增加一些对他国历史,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常识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你务必通过权威渠道来获得这些知识,譬如国外学者的书籍,国内有口碑的学者的文章,谷歌或者必应的搜索资讯,最好是原版材料。千万不要从短视频和一些网络论坛上学习这些知识,以免被错误和歪曲的信息误导。

对道德和规则的两种极端态度

最后必须谈谈国人一个非常普遍同时也非常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对社会道德和规则的认识要么过于理想,要么过于无视。

很多国人出国后,出于谨慎和不愿惹麻烦的心理,常常会有一种过度拘谨的表现,尤其是刚刚到国外生活的那段时间。他们在职场上小心翼翼,拘泥于规则,不愿去争抢功劳,即使受到霸凌也不敢反抗。他们看不起能说会道,擅长逢迎的印度同事,觉得只要自己专业能力强,勤奋努力就能获得回报。他们也许在国内遭到了太多不公平的对待,往往对国外职场抱有过于天真的想法,以为发达国家的职场一定能更公平,管理更人性化。但事实上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官僚主义和权力霸凌是全世界职场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你忍气吞声,不愿维护自己的权利,其实并不会得到本地人的同情,反而被视为懦弱和胆怯的表现。同样,在职场上过于遵守规则,循规蹈矩,也不会被欣赏。

但与之相反的是,有一部分国人又会持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认知,以为他在国内熟谙的潜规则和勾兑方法在全世界都行得通,这种过于无视道德和规则的态度同样会惹下大麻烦。发达国家尽管问题多多,职场上同样充满了尔虞我诈,但多年法制传统和宗教教化下,一些底线和禁忌仍然是不可轻易触碰的。你至少需要先观察和了解清楚一个社会的明暗规则后,再来调整自己的做事风格。

总结

中国人去海外发展,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大多数障碍往往来自于专业以外的东西,譬如语言,处事态度和对常识的认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国人对外部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也没有兴趣去了解,这种信息茧房的存在会长久地影响个人在职场乃至社会上的发展。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