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普通话教育概况以及申请职位技巧

与很多人以为的回归后才开始重视普通话不同,香港其实很早就开始了普通话教学,最早的官方政策可以追溯到 1986 年。从那时开始,香港普通话科纳入小学和中学的课程,成为可供选择的科目,到 1998 年普通话科定为所有中小学的核心课程。教育部门还在 1990 年到 1992 年分别公布了小学和中学普通话科课程纲要。

然而,香港的普通话科虽然从回归开始就作为必修课进入中小学,但却是独立于中文课程而存在,也就是说,中文课作为香港教育的核心科目,对普通话科起到了一定的排斥效应。因为普通话科偏重于教语音,导致香港学生和家长在很长时间内都不重视这门课。既然中文课已经教了纯正的书面语言,大家日常都是用粤语交流,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长期下来,香港人的普通话水平提升极为缓慢,去过香港的人都知道,除了公务员和酒店前台外,一般服务人员都说得磕磕巴巴,有的甚至不能交流。

为了纠正这样的状况,香港政府提出了“两文三语”的教学目标,即每一位学生都要掌握中英两种书面语,以及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三种口语。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人对语音的敏感期在 2 岁到 13 岁。超过青春期再学习另一种语音,就会带上原有语言或方言的口音,绝大多数人难于达到标准的程度。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幼稚园开设普通话教学课,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早打好标准语音的基础。

这就决定了,香港教育机构在招聘普通话教师时最重视的就是语音的标准和纯正,因此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内地人显然会有较大的优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要在内地教过书,就可以应聘上香港的学校。因为还有另一头拦路虎,就是香港政府。

港府为了保护本地就业,要求聘用外地人的单位必须证明必要性,即本地缺乏满足岗位要求的求职者。虽然普通话教师这样的职位不难取得证明,但终究是一道多出来的流程,更何况还有数额限制。所以,在实践中香港学校更愿意招聘从本地大学毕业的内地学生。

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 IANG 签证,可以直接在香港找工作,对雇主来说,也省去了向港府申请的步骤。因此,同为内地人,在香港读书毕业者天然就拥有了优势。

然而内地求职者也并非完全没有竞争力,经验就是他们最大的武器。一个经验老道的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因此,许多补习机构会更愿意招聘经验丰富的内地求职者。虽然在补习机构当老师,收入没有学校高,但不失为一个进入香港教育界的跳板。因为香港有编制的教师必须要有认证资格 PGDE,通常需要接受当地培训才可以考取。只有先在香港站住脚,才能寻求取得资质的机会。

在应聘香港普通话老师的过程中,也有窍门可以掌握。比如香港教育界流行用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感,因此如果你有朗读方面的教学经验,一定要着重强调,让应聘单位看见。

此外,你经常会在香港教师职位招聘当中看到要求会粤语和英语的条件,不要被吓到,这是因为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各学校都会有外籍子女就读,所以与孩子家长沟通,英语和粤语就是必然。但只要达到日常交流即可,它们远没有你的普通话和教学能力重要。

现在,香港对普通话老师的需求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而本地人才供应不足是内地人得以进入香港教育界的一个历史机遇。因为这一代香港年轻人的父母辈普遍普通话能力很差,而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水平也不高,这导致大多数香港人的普通话难以胜任教师的要求。然而,等再过七八年,当又一代年轻人进入职场,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一定比前辈高,那时内地人想要得到香港的教职,恐怕难度就要大得多了。

如果你有赴香港发展的计划,现在或许正是入场的好时机。

留下评论